來蘇州1年多時間,湖北務工人員曾凡山對這座城市產生了一份特殊的感情,他說——
有一種幸福 叫“打工在蘇州”
□蘇報融媒記者 邵群
五一勞動節前夕,湖北來蘇務工人員曾凡山收到了一份特別的“禮物”——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的回信。他感到意外又激動,信中說,“疫情期間,在蘇州的每一位你們無畏逆行的背影,無不令我們動容,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和力量。你和你的工友們都是城市的一分子,都是光榮的‘新蘇州人’……”
一首《打工人》
讓“打工人”實現夙愿
曾凡山來自湖北恩施,今年39歲,在蘇州佳世達電通有限公司生產流水線上工作。他初中畢業后考上了高中,但因家庭經濟拮據輟學,18歲外出打工,曾輾轉多個城市,為謀生計干過各種工作。在外打工20多年,他把寫歌當成了一種精神寄托,寫過二三十首,但沒有公開發布過。
“真沒有想到,這首《打工人》會引來這么多熱心的蘇州人援手,譜曲、傳唱,甚至拍MV,讓自己多年的夙愿一下變成了現實!”雖然事情已過去了半年多,但昨天在公司接受記者采訪時,曾凡山仍難以抑制心中的感激!
2020年10月,曾凡山第一次來到蘇州,先在吳江區一家工廠找了份工作,2021年9月來到蘇州佳世達電通有限公司上班。打工期間,他回過幾次老家,算算已在蘇州呆了1年多時間。去年春節,受疫情影響,他和廠里大部分同事沒有回老家,“每逢佳節倍思親,當時情緒上有些波動,有感而發,花3天時間寫了一首《打工人》。“窗外明月高高照,流水線上靜悄悄……打工人最樸實最勤勞,全家老少樂陶陶。家人的守候和歡笑,就是我們堅實的依靠。”樸實的文字是普通打工人真實的情感表達,流露出他們對生活的憧憬與期望。曾凡山希望有人能為這首歌譜曲,傳唱出來,帶給更多打工人積極奮進的精神力量。
去年初,在收到曾凡山的求助后,姑蘇晚報第一時間響應,連續刊發多篇報道,引起了熱烈反響。之后,蘇州大學音樂學院聲樂副教授唐明務和該院團委書記于存洋為《打工人》譜曲,于同年8月推出了《打工人》試唱版;緊接著,蘇州大學傳媒學院師生拍攝了《打工人》MV,蘇城30多名來自不同崗位的打工人紛紛參與其中……作品經蘇報融媒平臺發布,獲得了各界的認可,在打工人群體中引起了強烈共鳴。
一封回信
流露對“新蘇州人”的關愛
日前,曾凡山給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寫了一封信,告知自己在蘇務工1年多的經歷和感受,表達自己對這座城市的感激和祝愿,為基層打工人發聲。五一勞動節前夕,他收到了這封回信。“當前,蘇州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,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十分繁重,書記在百忙之中回信,我心里很激動,也備受鼓舞。”曾凡山告訴記者,信中說,維護和保障好外來務工者基本權益,建設一座面向所有人、為了所有人的人民城市,是蘇州市委、市政府一直以來的奮斗目標。每一個“新蘇州人”都是建設蘇州的重要力量,城市里的每一位個體都是黨委政府關心幫助的對象……“這封信我每天都看,字里行間流露著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深切關愛!”
受疫情影響,曾凡山今年春節沒有回老家,一直堅守在崗位上。蘇州佳世達電通有限公司車間生產助理朱艷梅告訴記者,因年齡稍大,工友們都叫曾凡山“曾大哥”。“曾大哥”為人忠厚,樂于助人,常手把手帶產線上的新員工,幫助他們盡快熟悉工作和生活環境。
這段時間,曾凡山利用工余時間寫了好幾首歌,其中一首《在一起》寫道:“一起攜手肩并著肩,一起克服暫時的困難,一起露出我們的笑臉,一起迎接美好的明天……”他說:“當下,蘇州正咬緊牙關,持續奮戰,每個人都不容易,每個人都很了不起。寫這首歌,就是想為蘇州抗疫做一點事情,關鍵時候給大家加加油、打打氣,只要挺過去就贏了,大伙一起努力,就能盡快過上正常的生活。”
幾個夢想
期待“萬一實現”的那天
“想要的幸福自己去找,日子一天比一天好。”正如《打工人》所寫,曾凡山一直在追尋著自己的幸福。他說,許許多多打工人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扎根蘇州,實現人生價值?!洞蚬と恕烦隽诉@個群體的心聲,“來蘇州打工是一個正確的選擇,打工人在就業創業、權益維護、服務保障等方方面面,都能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暖。這是一座可以實現夢想的城市,有一種幸福叫‘打工在蘇州’……”
2010年母親去世后,曾凡山懷著無盡的思念,在打工之余創辦了“媽媽之家”網站。“母親是一個農村婦女,沒什么文化,她任勞任怨,照顧身體不好的父親,把我們姐弟撫養成人。自己多年在外打工,未能好好盡孝,對母親除了感恩,還有一份深深的歉疚。”他告訴記者,雖然“媽媽之家”現在沒有什么影響,但自己會堅持下去,努力把這個網站做成企業或是公益機構,傳遞更多社會正能量。關于今后的其他打算,他補充說:“想學習、掌握一些新的技能,事業上有一個新的起步,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。比如直播帶貨,線上銷售老家特色農產品,比如開一家健康生活館等。還有,就是盡快成個家,好好照顧年邁多病的父親……”